找到相关内容138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关于密宗无量净土香巴拉的构成及信解善行资粮之种子

    都聚集到神水池游戏和玩乐。这些圣众的娱乐,绝对不同于凡夫间的行为举止,是具有无比圆满的智慧而禁行,(禁止平凡庸俗之行为禁,奉行不共非常之为行,也指清净行者。)含有无比广大的佛、菩萨的密意在其中。他们...

    阿旺·郎俄特活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83285107.html
  • 札嘎仁波切著:山法宝鬘论(三)

    前听受正法,他却行持与之相反的非法并且行为举止与上师道友不相一致,上师道友外出行走时,他安住不动,上师道友们安稳而住时,他反而到处奔走,坚决不能与此类行为不同之人交往。这与《现观庄严论》第四品中所说的...行为举止不装得十分调顺,说起话来不是柔声细语、温文尔雅,又恐怕施主不认为自己是一位好的修行人,以致于利养少得可怜。《喻法宝积书》中也写道:“依靠诈谄威仪以求获取利养之人,希望别人会说‘这是一位很好的...

    札嘎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3542029.html
  • 追寻无瑕甘露 (2)

    行为举止若不依法,则不论我们多努力,都无法得到安宁。佛陀曾说过一个故事,它正显示出持戒的重要性:佛陀的过去某生中,在卡希卡的树林里住着四位高贵的众生:一只鸟、猴子、兔子以及大象。它们四位同喝一处。...他们无法遇到佛法,比盲人能看到的多不了多少;也无法脱离轮回,与跛子相较,毫无差别——若无持戒,则法道不全。  行为举止严谨者将获善妙人身,远离八种逆缘缺失。行为严谨是一切的基础,好比土地让植物在其上成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3746506.html
  • 求得慧心五台归

    初也。夫童心者,绝假弃真,最初一念之本心也,若失却童心,便失却真人”。童心未泯有慧根,这也许是在提醒我们在一切的行为举止中勿要瞻前顾后,受世俗的沉积制约,使童心有障。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。如露亦如...无垢淀。   行为举止儒童般,五官端正心也关。   思维五念始终坚,大智一点五台山。   在菩萨众圣中,文殊是一位不寻常的菩萨。他虽然在菩萨之列,但三世都居在佛的果位,且在佛中有很老的资格。有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332887443.html
  • 持金刚经临终瑞相集

     钟家饲养了两只白鹅,每当地们诵经念佛时,白鹅都昂起了头,好像在听经的样子,行为举止都跟随着木鱼声。   数年以后,两只白鹅同时面对经案立化。钟、徐二公将它们葬于净业寺的后面,称之为“听经鹅冢”。 ...

    许添诚 集

    |金刚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2152561533.html
  • 略论“人间佛教”

    佛教的最高目的,而要真正“明心见性”、“见性成佛”,反而要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举止中去追求。这为近现代太虚等人提出“人间佛教”理论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。  二、“人间佛教”思想的提出及发展  “人间...菩萨行而成佛。在现实人间弘扬佛法,利乐众生,造福社会。”在他的《游心法海六十年》一书中对此作出总结性的说明:“大乘佛法,我以性空为主,兼摄唯识与真常。在精神上、行为上,倡导青年佛教与人间佛教……太虚大师...

    吴朝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3740067.html
  • 无名问无明——李连杰与圣严法师座谈记实

    遇到的老师,看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举止是否符合佛法。不过在修行过程中发现,师父会用各种的方式来启发你,指引修行的方向,但是如果你误解了,那就不是善知识的问题,而是你自己的问题了。  观众:请问武术精神和修行...清清楚楚地活在当下,不论做什么事都是修行!  因此修行不能光看表相,而是用我们的心来体验。当心中常常保持清明安定,我们的行为就不会有偏差,不但会为自己带来快乐,也会带给他人安全、安定,这就是修行。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1140644.html
  • 从《维摩诘经》看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(下)

    体悟人的真正本质。马祖道一进而强调“触类是道”,“平常心是道”,实际是把佛教修行与人们日常的一般行为举止彻底地融为了一体。  最后,从对汉晋时期《维摩诘经》译本的分析不难发现,这一时期,佛教首先是同中国...可以看出,佛教之入华不同于基督教在近代的扩张,从来就不是系统的、有组织的宗教活动,而是外来僧侣(主要是西域僧侣)个体的自发行为。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之时,儒家的正统地位已经确立并日趋稳固,当时的思想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5141846.html
  •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—佛教有替代方案吗?

    与此,我们必需了解行为举止定性差别的重要性而以智慧去作选择。   (5)佛教义理中论及两种欲望—恶欲望(tanha)和善欲望(chanda)。恶欲望是指渴望、具有野心、拥有与优越感的欲望。这种欲望依附...所主导的需求,整个经济体系将停止不前。从佛教的观点来看,这无止境地寻觅满足欲望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苦(渴爱之苦)。佛法建议熄灭这种欲望或应知足常乐,这才是更佳的人生目标。   以佛教的义理而言,制造更多...

    谢桂元博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1042136.html
  • 论僧才之培养

    由于教法兴盛,僧徒们有反求实践的倾向,个个都倾向于参究力行。同时,禅寺中并不是完全拋弃了闻思慧,因为禅堂内有寺中的住持、首座、堂主们,随时随地指导清众,每天有定时的开示,对于学者 [P145] 行为举止,都有剀切的警策与指示。由于这种大众共同熏修的关系,渐渐产生了大禅寺,演出大丛林的制度和清规。一班清众们,安居于这有规律,淳朴生活的禅堂内,早晚参究、上堂、小参,随时接受善知识的开示教导,为了明白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1044410.html